勾画出社会主义现代化“最美窗口”,“强富美高”苏州新图景来了

2021-09-04 09:57:42

  现代快报讯(记者柴军虎)“双一流”高校研究机构要实现全覆盖、社区教育15分钟步行可达要覆盖99%、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要全覆盖……日前《苏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(2021-2035年)》(以下简称“苏州总规”)公示稿发布,公示截止日期至10月1日。《苏州总规》力争到2035年,苏州高水平建成充分展现“强富美高”新图景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、世界历史文化名城,打造长三角重要中心城市。

  共建长三角*城市群核心区

  《苏州总规》从生态、人文、创新、宜居、交通枢纽等多个维度,统筹空间格局,分落实国家战略,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“最美窗口”;加强区域协同,共建长三角*城市群核心区;统筹空间格局,走内涵式发展道路;严守耕地底线,建设青山清水生态之城等九大方面内容,勾画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“最美窗口”。

  △共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

  △虹桥国际开放枢纽

  在此次发布的公示稿中,明确加强区域协同,共建*城市群核心区。要推进沪苏同城化发展,坚持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,将吴江建设成为示范引领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标杆;要建设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北向拓展带,以昆山、太仓、工业园区、相城区为主体,共同构建“中央商务协作区、国际贸易协同发展区、综合交通枢纽功能拓展区”的功能体系。

  △苏锡常通协同发展

  加强苏锡常通协同发展。要引领共建太湖*湖区:推动环太湖地区统筹规划建设、共建环太湖科创带、加强太湖流域水环境共治共保、携手保护和传承太湖文化;要促进跨江融合发展,辐射苏中、苏北:推动更高层次的产业协同创新、开展更大力度的沿江生态共保、提升基础设施联通水平、扩展优质服务共享范围。

  两城、三带、六廊、四区,建设古今辉映人文之城

  △苏州概况

  《苏州总规》中,苏州明确要构建全域历史文化保护体系,强化苏州“江南文化”的核心地位,建设世界遗产典范城市,构建全域性、整体性的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。

  △构建全域历史文化保护体系

  主要为苏州和常熟两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,大运河、江南水乡和长江海上丝绸之路三条文化带,元和塘-福山塘-白茆塘、盐铁塘-长江古堤冈身、胥江-娄江等六条水文化生态廊,环太湖、环常熟-阳澄湖塘浦、环澄湖塘浦、东太湖楼港四个文化景观区。

  要注重苏州历史城区保护与活化利用。全面保护苏州古城水陆并行、河街相邻的双棋盘城市空间格局和小桥流水、粉墙黛瓦的传统风貌;发挥“绣花功夫”,采取渐进式、微更新方式,全面推动古城复兴,实现空间复兴、功能复兴、经济复兴,打造“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”。

  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,促进转型发展,提升宜居环境,优化交通组织与管理,协调保护与发展的关系,建设好全国唯一的“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示范区”。

  △大运河文化带“最精彩一段

  苏州还将建设大运河文化带“最精彩一段”,重点保护世界文化遗产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其他与大运河相关的6类遗产。并健全大运河文化遗产分级分类保护制度,建立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名录;完善地方法规,建立大运河文化遗产综合保护协调机制;开展大运河水环境综合治理等。

  提升品质空间,建设幸福天堂宜居之城

  《苏州总规》中,要高水平建设公共服务设施。教育上推进优质高等教育资源集聚,“双一流”高校研究机构各县级市(区)实现全覆盖;基础教育要优质均衡发展,人均基础教育设施用地面积不少于3.5平方米;社区教育服务设施15分钟步行可达覆盖率99%。

  医疗卫生上,市区千人医疗床位达到9.6张,公立医疗机构智慧医疗覆盖率达到100%,来提升居民获得感;养老方面以居家为基础、社区为依托、机构为补充、信息化为辅助、医养融合,全市千名老人拥有各类养老床位达到55床,社区日间照料中心(助餐点)覆盖率100%。

  文化体育方面要丰富多元、便利特色,人均文化用地不少于0.55平方米,市区人均体育用地面积提高到0.6-0.8平方米;住房保障上,要适应人口结构和城市发展需求,加快建立多主体供应、多渠道保障、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。

  要建成舒适便捷的城乡生活圈,建设“市级-区级-片区-社区”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体系,形成多层次、全覆盖、人性化的公共服务网络;构建包括城镇居住社区、城镇产业社区、乡村社区、儿童友好型社区、老年友好型社区5类生活圈,根据15分钟、10分钟、5分钟步行距离范围分别配置相应的公共服务设施。(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供图)

相关文章
返回顶部小火箭